2023年4月23日安全的股票配资网,上海剧艺中心。
大厅里静悄悄的,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一场内部朗诵排练的开始。此时,舞台上的老人已经开始了他的演绎。年过八旬的他身穿挺括的西装,手握诗集,身姿依旧笔挺,站得稳稳的。他开口的瞬间,低沉而稳重的声音顿时充满了整个大厅:“我愿是激流……”每个字都字正腔圆,情感饱满。
这场朗诵,发生在达式常83岁生日前夕,他在这个特殊的时刻,给所有人献上了这场深情的演出。年轻的演员们听完之后,不禁红了眼眶。他们的泪水并非因诗篇而起,而是被眼前这位坚韧老人深深震撼了。六十多年的演艺生涯,他始终如星光般璀璨。
1940年10月,达式常出生在寒冷的上海。那个冬天尤其冷,家中人口众多,却连炉子里燃烧的煤都显得稀缺。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,生活依靠父亲在码头的微薄收入支撑。两岁时,父亲失业,家境陷入困境。母亲在家做杂工,几乎每天都要为生计奔波,才勉强养活这个家。就是在这样贫困的环境中,达式常一步步长大。
展开剩余82%他不任性,也不娇气,唯一的兴趣便是阅读和聆听广播。在资助下,他完成了小学学业,初中时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了当时著名的格致中学。那时,他身材高挑,气质温和,才华横溢,尤其在人群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。中学时代,他参加了话剧演出,第一次在剧中扮演苏联英雄“舒拉”,那一刻,虽然手心出汗,紧张得几乎不能呼吸,但台下雷鸣般的掌声让他的人生轨迹悄然改变。
1959年,他在没有告知家人的情况下报考了新成立的上海电影专科学校。等到被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时,母亲沉默了很久,最终她点了点头,说:“既然选择了,就坚持。”就这样,达式常成为了家里第一个走进电影圈的人。
在电影专科学校里,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女孩——王文皓。她并不出众,但总是安静地坐在阅览室的一角,专心看书。达式常常看到她,并不因她的美丽,而是被她那种专注的气质深深吸引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两人因借阅的书而开始交谈,渐渐从书本到生活,从电影到理想,他们成为了校园里的“文艺情侣”。
然而,命运对他们并不温柔。王文皓在大二时因声带严重充血,一度无法说话,甚至不得不休学。她并不想给家里添麻烦,于是坚决不回家,选择了住在达式常亲戚家中。那段时间,达式常悉心照料她,帮她熬粥、送药,鼓励她保持乐观。那时,王文皓常想过放弃,但达式常却说:“你不是我的负担,而是我的心事。”这段深刻的情感也让他们共同度过了这段困难时光。
1962年,达式常从电影专科学校毕业,进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。王文皓也于次年毕业,分配到上海美术电影厂。两人迅速结婚。尽管没有婚礼、没有戒指,只有一间6.8平米的小房子和两碗热腾腾的挂面,但那份简朴却充满了踏实的温暖。第一顿新婚饭,是达式常亲手煮的,没有华丽的浪漫,却让两颗心紧紧相依。
1964年,达式常主演的电影《年轻的一代》上映,他饰演的地质队员林育生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。观众们为他的俊朗外貌与英气所吸引,而他所展现出的坚定和正气更是让人记住了他。
然而,1966年起,达式常的命运再一次转折。由于“出身问题”,他被下放到基层。王文皓本可以留在上海工作,但她选择了跟随丈夫一起去改造。艰难的日子里,他们经历了风吹日晒、砍柴种地,达式常的手因劳动生了厚厚的老茧,而妻子则瘦得只剩不到90斤。1970年,女儿出生,艰难的环境让母女俩差点一起熬不过去。
但他们坚持了下来。1973年,达式常重返上影厂,重新开始演艺事业。他凭借成熟的演技接连参演《春苗》《难忘的战斗》等影片,再次成为全国观众心中的“国民男神”。1980年,他凭借《燕归来》获得了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。
尽管他在事业上如日中天,但他始终不张扬,过着简朴的生活。与他人不同,尽管拥有令人羡慕的外貌和事业,他从不炫耀,更没有在物质上寻求享乐。每当有人问他为何从不买车,他总是苦笑着回应:“我曾经历过两次严重车祸,差点丧命。这让我明白了速度的危险。”
达式常一生只有一个女人,那便是王文皓。无论外界如何喧嚣,他的心始终为她一人所系。在拍摄亲密戏时,他总是事先征得妻子的同意;每次出差归来,第一件事便是给妻子买药、送花。而王文皓,则从未对他产生过怀疑。一次,有陌生女孩闯进家门,王文皓受到了惊吓。回到家后,达式常怒不可遏,立刻在门口竖起了一块木牌:“非请勿入,否则报警。”
随着岁月流逝,女儿成长,家庭也变得更加安定,达式常开始减少拍摄,更多地陪伴妻子种花、读书、享受平静的生活。如今,达式常已经84岁,虽然头发花白,步伐也变得缓慢,但他依然不懈地活跃着。他拒绝拍摄低劣的作品,也不参与综艺节目,而偶尔会参与一些配音或舞台朗诵。他仍然准时出门,坐地铁,背着包,提着剧本。年轻人见到他,总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,不是因为他的年老,而是出于对这位艺术家的敬仰。
他不是娱乐圈的宠儿,而是凭借作品赢得了尊重。他没有豪宅,却有踏实的生活;他没有绯闻,却有一段真挚的爱情;他不是高调的明星,却是低调的楷模。在他身上,隐藏着老一辈演员的骨气和品格。
达式常,那个曾在话剧舞台上挺直脊背的男孩,已经换上了布衣,白发替代了乌丝,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,信念依然如初。他一生都在演绎着正气与坚守,正如他自己所说:“我愿是激流……”
发布于:福建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168股票配资_实盘配资查询机构_联华证券实盘观点